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淮 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就业基本情况
一、2015届毕业生规模及结构
1.毕业生概况
2.各系部及专业毕业生数
3. 生源地分布
二、毕业生就业率
1.毕业生总就业率
2.各系部就业率
3.各专业就业率
三、就业结构分析
1.就业去向分布
2.毕业生就业的行业结构
3.毕业生从事的职业结构
4.毕业生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结构
5.毕业生就业的地域分布
第二章 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特点
一、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全力保障就业质量
1、高度重视,强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2、丰富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3、完善的就业市场体系
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1、构建就业预警与人才培养联动体系,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2、硬化就业状况与招生挂钩制度,推进学科专业结构调整
3、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强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4、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章 就业情况满意度调查
一、用人单位满意度
二、毕业生满意度
第四章 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设置
二、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强化实践训练环节
三、培养学生“双创”能力,树立开创意识
四、培养就业指导专业化的队伍
五、实施就业招生联动
第五章 2016年就业工作展望
前 言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于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淮北教育学院、淮北矿务局职工大学、安徽电大淮北分校合并组建。2001年后淮北财政学校、淮北技工学校、淮北卫生学校又相继并入。2002年、2003年被教育部、财政部列为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性高职院校,2010年被列为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先后获得安徽省园林式单位、安徽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2015年5月顺利通过安徽省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验收。
学院以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同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设有医学系、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系、计算机系、建筑工程系、工艺美术系、财经系、旅游管理系和基础部。常设专业59个,招生专业53个,其中高级护理专业和多媒体网络技术专业是省级教改试点专业,高级护理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建筑技术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认定为国家级紧缺人才实训基地,建筑工程系土木工程专业被定为省级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机电一体化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服装设计专业、建筑工程专业是省级示范重点专业。国家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2个,国家财政支持建设的专业2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7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现有全日制在校高职生11282人。
学院坐落在国家级文明卫生城市——安徽省淮北市,学院占地面积约1100亩,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9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5512.39万元,图书馆藏资料71.5万册,电子图书8192GB、专业期刊2.4万种、电子专业期刊12万种,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教学用机房等可供4000多人同时使用;建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70个,建筑面积118.2万平方米;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44个,密切合作的有89个;拥有39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站。滨湖新校区占地73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40.38万平方米,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一期工程,建筑面积30.52万平方米,能满足1.3万名以上在校生的学习与生活需要。
目前,学院拥有专职教师463人,其中教授22人、副高以上职称222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143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190人。学院还聘有校外兼职教师329人,其中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192人。有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坛新秀6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3人,省级教学团队6个。
建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70个,建筑面积118.2万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923.30万元,2015年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645.63万元,生均校内实践基地使用时间90学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44个,密切合作的有89个;可接待学生3026人,基地使用时间平均200天左右,生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习时间12.57天。
同时,学院不断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韩国济州观光大学、新西兰福莱尔国际学院、澳大利亚国际商会、韩国国民大学、韩国全州大学、日本京都信息大学院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和西北理工大学等十余所国际高校洽谈合作或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与韩国济州观光大学、韩巴大学等进行教师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与澳大利亚国际商会合作输送学生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带薪实习。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以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为导向,以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能力为生命线,抓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就业创业教育及就业推荐实行一条龙服务。学院设有国家、省、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所(站)31个,开展了46个工种(项目)的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毕业生“双证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为学生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几年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青年报》、《安徽日报》、《安徽工人报》、《安徽青年报》、《淮北日报》、 中安在线、安徽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等多家媒体也相继报道过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
学院坚持实施“阳光助学工程”,采取“奖”、“贷”、“助”、“勤”、“减”等措施,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淮北市政府也为我院在校淮北籍学生每年资助1000元。学院积极探索具有现代特色的教育模式,确立“以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生,为未来服务”的办学宗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视特色为学院的发展灵魂,视质量为学院的发展生命。由于学院培养目标定位明确,教学管理一丝不苟,学生素质教育卓有成效,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学生报到率稳定在90%以上。学院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2015年九月份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大大改善教学条件和生活环境。将努力建成办学规模适度,教学条件完善,专业紧贴市场,校企合作密切,教育质量优良的一流高职院校。
第一章 就业基本情况
一、2015届毕业生规模及结构
1.毕业生概况
学院2015届毕业生共有人数2685人,专业38个。高职(统招)毕业生人数2560人,中专部(“3+2”及五年一贯制)毕业生人数125人。其中男生共94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5.27%;女生共173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4.73%。毕业生具体情况如下:
表1.2015届毕业生概况
类 别 | 人数 | 比例% | |
性别 | 男 | 947 | 35.27 |
女 | 1738 | 64.73 | |
政治面貌 | 党员 | 120 | 4.47 |
共青团员 | 2359 | 87.86 | |
群众 | 206 | 7.67 | |
民主党派 | 0 | 0 | |
民族 | 汉族 | 2661 | 99.11 |
少数民族 | 24 | 0.89 | |
合计 | 2685 | 100 |
2.各系部专业毕业生数
表2.各系部专业毕业生人数统计
院系 | 专业 | 毕业生人数 | |
医学系 | 护理 | 836 | 688 |
口腔医学技术 | 29 | ||
助产 | 119 | ||
机电系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487 | 44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14 |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25 | ||
数控技术 | 35 | ||
矿山机电 | 23 |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33 |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113 | ||
建工系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 242 | 42 |
工程监理 | 38 | ||
建筑工程技术 | 124 | ||
建筑经济管理 | 21 | ||
环境艺术设计 | 17 | ||
计算机系 |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 102 | 19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13 |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56 | ||
嵌入式系统工程 | 14 | ||
旅管系 | 文秘 | 207 | 23 |
酒店管理 | 52 | ||
空中乘务 | 20 | ||
旅游管理 | 88 | ||
食品营养与检测 | 24 | ||
工美系 | 电脑艺术设计 | 118 | 7 |
服装设计 | 57 |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 44 | ||
装潢艺术设计 | 10 | ||
财经系 | 电子商务 | 535 | 32 |
会计电算化 | 305 | ||
连锁经营管理 | 31 | ||
市场营销 | 31 | ||
商务管理 | 23 | ||
物流管理 | 25 | ||
财务管理 | 82 | ||
国际贸易实务 | 6 | ||
电子系 | 应用电子技术 | 33 | 20 |
汽车电子技术 | 13 | ||
中专部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125 | 33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8 | ||
护理 | 21 | ||
建筑工程技术 | 11 | ||
会计电算化 | 52 | ||
总计 | 2685 |
3.生源地分布
表3. 2015届毕业生全国生源地分布
生源地 | 毕业生人数 | 百分比% |
北京 | 1 | 0.04 |
山西 | 1 | 0.04 |
江苏 | 5 | 0.19 |
安徽 | 2637 | 98.21 |
山东 | 1 | 0.04 |
河南 | 9 | 0.34 |
湖北 | 1 | 0.04 |
广东 | 3 | 0.11 |
海南 | 3 | 0.11 |
重庆 | 2 | 0.07 |
西藏 | 13 | 0.56 |
新疆 | 2 | 0.07 |
内蒙古 | 7 | 0.26 |
总 计 | 2685 | 100 |
表4. 2015届毕业生安徽省内生源地分布
省内生源地 | 毕业生人数 | 百分比% |
淮北 | 897 | 34.02 |
宿州 | 633 | 24.00 |
阜阳 | 264 | 10.01 |
蚌埠 | 183 | 6.94 |
亳州 | 137 | 5.20 |
合肥 | 91 | 3.45 |
芜湖 | 27 | 1.02 |
淮南 | 63 | 2.39 |
马鞍山 | 16 | 0.60 |
铜陵 | 2 | 0.08 |
安庆 | 13 | 0.49 |
黄山 | 2 | 0.08 |
滁州 | 7 | 0.27 |
六安 | 70 | 2.65 |
池州 | 32 | 1.21 |
宣城 | 17 | 0.64 |
总 计 | 2637 | 100 |
学院2015届毕业生男女比例约为1:1.84,女生人数偏多,主要集中在适合女生性别优势的专业领域,如护理、空乘、财会等,而这些专业所在系部的招生规模也比其他系部偏大。2015届毕业生汉族生源居多且多为省内生源,省内省外比例约为54.94:1,其中淮北市生源最多,占省内人数的34.02%,淮北与省内其他城市比例约为1:1.94,淮北周边城市生源也较多,如宿州、亳州、阜阳等。因此,学院生源是以院校所在地——淮北为核心的皖北地区所构成。
二、毕业生就业率
1.总就业率
截至2015年8月30日,学院已就业毕业生2310人,就业率86.05%。截至12月9日,已就业2451人,就业率91.28% (以下统计均以此就业率为依据)。
2.各系部就业率
表5.各系部毕业生就业率
系部 名称 | 机 电 系 | 医 学 系 | 建 工 系 | 旅 管 系 | 计 算 机 系 | 财 经 系 | 工 美 系 | 电 子 系 | 中 专 部 |
毕业 总数 | 487 | 836 | 242 | 207 | 102 | 535 | 118 | 33 | 125 |
就业 人数 | 468 | 684 | 220 | 197 | 102 | 510 | 113 | 32 | 125 |
就业率% | 96.10 | 81.82 | 90.91 | 95.17 | 100 | 95.33 | 95.76 | 96.97 | 100 |
3.各专业就业率
表6.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院系 | 专业 | 毕业生人数 | 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
医学系 | 护理 | 836 | 688 | 684 | 557 | 81.82 | 80.96 |
口腔医学技术 | 29 | 24 | 82.76 | ||||
助产 | 119 | 103 | 86.55 | ||||
机电系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487 | 44 | 468 | 44 | 96.10 | 100.00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14 | 209 | 97.66 |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25 | 25 | 100.00 | ||||
数控技术 | 35 | 35 | 100.00 | ||||
矿山机电 | 23 | 22 | 95.65 |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33 | 33 | 100.00 |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113 | 100 | 88.50 | ||||
建工系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 242 | 42 | 220 | 40 | 90.91 | 95.24 |
工程监理 | 38 | 34 | 89.47 | ||||
建筑工程技术 | 124 | 108 | 87.10 | ||||
建筑经济管理 | 21 | 21 | 100.00 | ||||
环境艺术设计 | 17 | 17 | 100.00 | ||||
计算机系 |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 102 | 19 | 102 | 19 | 100 | 100.00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13 | 13 | 100.00 |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56 | 56 | 100.00 | ||||
嵌入式系统工程 | 14 | 14 | 100.00 | ||||
旅管系 | 文秘 | 207 | 23 | 197 | 22 | 95.17 | 95.65 |
酒店管理 | 52 | 49 | 94.23 | ||||
空中乘务 | 20 | 17 | 85.00 | ||||
旅游管理 | 88 | 85 | 96.59 | ||||
食品营养与检测 | 24 | 24 | 100.00 | ||||
工美系 | 电脑艺术设计 | 118 | 7 | 113 | 7 | 95.76 | 100.00 |
服装设计 | 57 | 54 | 94.74 |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 44 | 42 | 95.45 | ||||
装潢艺术设计 | 10 | 10 | 100.00 | ||||
财经系 | 电子商务 | 535 | 32 | 510 | 32 | 95.33 | 100.00 |
会计电算化 | 305 | 286 | 93.77 | ||||
连锁经营管理 | 31 | 29 | 93.55 | ||||
市场营销 | 31 | 29 | 93.55 | ||||
商务管理 | 23 | 22 | 95.65 | ||||
物流管理 | 25 | 25 | 100.00 | ||||
财务管理 | 82 | 82 | 100.00 | ||||
国际贸易实务 | 6 | 5 | 83.33 | ||||
电子系 | 应用电子技术 | 33 | 20 | 32 | 19 | 96.97 | 95.00 |
汽车电子技术 | 13 | 13 | 100.00 | ||||
中专部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125 | 33 | 125 | 33 | 100 | 100.00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8 | 8 | 100.00 | ||||
护理 | 21 | 21 | 100.00 | ||||
建筑工程技术 | 11 | 11 | 100.00 | ||||
会计电算化 | 52 | 52 | 100.00 | ||||
总 计 | 2685 | 2451 | 91.28 |
三、就业结构分析
1.就业去向分布
2015届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呈现多样化趋势,除应聘就业外还涉及出国留学、专升本、参军、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单位性质也分为机关事业单位、国企、中小企业、个体等;毕业生从业的行业、职业、地域等也各不相同。
2.毕业生就业的行业结构
表7. 毕业生就业的行业结构及人数
A.农、林、牧、渔业:30 | K.房地产业:30 |
B.采矿业:18 | 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9 |
C.制造业:378 | M.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5 |
D.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2 | 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9 |
E.建筑业:325 | O.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50 |
F.批发和零售业:297 | P.教育:31 |
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4 | Q.卫生和社会工作:591 |
H.住宿和餐饮业:83 | 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1 |
I.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53 | S.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34 |
J.金融业:56 |
3.毕业生从事的职业结构
表8. 毕业生就业的行业结构及人数
A.科学研究人员:2 | I.文学艺术工作人员:8 |
B.工程技术人员:350 | J.新闻出版和文化工作人员:5 |
C.农林牧渔人员:10 | K.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67 |
D.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37 | L.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395 |
E.经济业务人员:172 | M.商业和服务业人员:324 |
F.金融业务人员:51 | N.生产和运输设备操作人员:80 |
G.法律业务人员:2 | O.军人:5 |
H.教学人员:18 | P.其他人员:417 |
4.毕业生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结构
表9. 毕业生就业的单位类型及人数
A.专升本:5 | F.中初等教育单位:27 |
B.入伍:7 | G.医疗卫生单位:403 |
C.留学:1 | H.三资企业:238 |
D.城镇社区:13 | I.中小微企业:1598 |
E.国有企业及其他事业单位:137 | J.国家机关事业单位:22 |
学院2015届毕业生流向主要集中在卫生和社会工作、制造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就业行业,充分体现出学院以机械制造、金融商贸、电子信息等作为主干专业的特点。且所从事的职业多为各类技术人员、业务人员、服务人员和操作人员;所从业的单位也多为城镇社区、中小微企业等,与毕业生专业和学历相吻合,也充分体现国家对职业院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号召。
5.毕业生就业的地域分布
2015届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单位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沪等地区,和往年相比,在省内就业人数比例进一步增加,多为合肥、芜湖、淮北及生源地就业,约占毕业生总数的2/3左右,剩下1/3多分布在苏州、昆山、上海、南京、杭州等长三角地区。具体统计如下。
表10. 毕业生就业的地域分布
A.京津:29 | I.合肥249 |
B.上海:170 | I.淮北:920 |
C.深圳广州:19 | K.芜湖:30 |
D.南京:88 | L.蚌埠:92 |
E.苏州:255 | M.宿州:214 |
F.杭州:121 | N.安徽省内其他城市:257 |
G.河南:15 | O.西藏:2 |
H.其他省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18 | P.新疆:2 |
Q.内蒙:2 |
第二章 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特点
就业乃民生之本。学院党委、行政站在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政治高度,切实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领导,强力推动。学院始终将就业工作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就业工作,每年多次召开就业工作会议,汇集集体智慧,凝聚各方面力量,积极为学生就业工作献计献策,构建起“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力帮扶”的就业工作机制,营造“人人关心就业,人人参与就业,人人服务就业”的良好氛围。
一、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全力保障就业质量
1、高度重视,强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建立坚强有力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领导体系。抓实院系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了院系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院长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每年将就业工作列入学院工作要点,形成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就业工作组织领导体系。
2、丰富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学院搭建了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与就业援助体系。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突出就业指导全程化和多样化。将就业指导列入必修课,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突出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研室购买了“高校就业与创业教学资源库”,提升教学水平,编印了《毕业生就业导航》,毕业生人手一册,并开通网上就业咨询,随时提供服务。积极开展创业指导,以创业带动就业,与淮北市人社局共建了“淮北市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学院建立了“双困生”数据库,通过专项培训、经费补贴等方式,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双困”毕业生就业援助已经做到规范化、常态化。学院努力构建以就业为主体的校园文化,丰富就业指导与服务内涵。学院利用网站、公告栏、广播、《实习就业简报》等积极宣传国家、省、市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方针政策,将优惠政策及时通达每位毕业生。利用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咨询室、网上就业咨询、实时办公咨询等为家长及学生答疑释惑;学院通过开展创业计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以就业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跃就业指导与服务形式,帮助学生实现就业能力的自我提升,催生校园文化的新形态。
3、完善的就业市场体系
学院经过多年拓展,形成了以“一场校内大型就业市场为主体,百场校园招聘会为延伸,网上就业市场为载体,就业基地为依托”的就业市场体系。每年为每位毕业生提供两个以上的就业岗位信息,保证了就业率的稳定,就业质量的提升,毕业生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均逐年提高。2015年4月,与市人社局联办的大型招聘会共有207家用人单位参加。其中,淮北本地企业43家,提供本地岗位数1816个,外地企业164家(集中在安徽省内及长三角地区),提供外地岗位数5918 个;28家医学单位中,淮北本地医院12家,提供医学类淮北岗位187个,外地医院16家,提供外地医学岗位318个。综合类179家,医学类28家,总计提供就业岗位7734个, 总需求人数近万人,远远超过毕业生人数,人才培养供不应求。招聘会吸引了淮北市众多媒体的关注。淮北电视台、淮北日报、淮北晨刊、淮北人民广播电台均及时报道了招聘会的情况。
2015年学院主动向600多家用人单位发送招聘邀请函。举办1场大型校园招聘会、26场中小型招聘会、58场用人单位宣讲会。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11. 2015届毕业生就业市场统计
举办大型招聘会 | 举办中小型招聘会 | 举办用人单位 宣讲会 | |
次 数 | 1 | 26 | 58 |
单位数 | 207 | 356 | 58 |
岗位数 | 7734 | 8596 | 268 |
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1、构建就业预警与人才培养联动体系,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学院构建了就业预警与人才培养联动体系。通过调研区域经济发展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情况,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充分挖掘潜在的就业市场增长点,及时调整就业市场开拓方向,确保学院的人才培养能满足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教学管理方面积极改革课程考试与评价方式,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考试、考核体系,公共课和职业基础课实行教考分离,优质核心课程建立试题库,采用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现场答辩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对学生实施综合性评价。重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建立了院系二级教学督导机构,加强系部对主要教学环节的建设和管理,保证了教学运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2、硬化就业状况与招生挂钩制度,推进学科专业结构调整
学院每年都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在校生择业意向状况调查,为专业设置与调整、招生计划制定等提供决策依据,形成了务实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坚决停招、减招就业率靠后的专业,使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办学成为学院的自觉行为。
3、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强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学院自2008年以来,一直注重与淮北市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合作,在区校合作协议的大框架下,鼓励各专业寻求与相关企业的紧密合作,引导教育毕业生留在淮北当地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2015年校园招聘会43家淮北本地企业的加盟为毕业生留在淮北就业提供了现实的平台,职业院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作用日益显现。
4、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2015年,院系两级领导多次深入企业调研。主动走访了安徽海聚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慧众聚成公司、武汉雅博公司、中国移动淮北分公司等企业,并就双方校企合作达成了初步意向。财经系与安徽海聚信息科技公司共建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第一批人员正在中科大培训,与武汉慧众聚成公司、武汉雅博公司的深度合作正在有序开展。
第三章 就业情况满意度调查
1、用人单位满意度
学院采用电话回访、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对201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跟踪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的称职率达九成以上。具体如下表:
表12.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
类别 | 很好 | 较好 | 一般 | 较差 | 不了解 |
敬业精神 | 43.5% | 45.5% | 11% | 0% | 0% |
团结协作精神 | 63.6% | 25.8% | 10.6% | 0% | 0% |
业务能力 | 19.7% | 80.3% | 0% | 0% | 0% |
专业知识 | 72.7% | 27.3% | 0% | 0% | 0% |
动手能力 | 19.7% | 80.3% | 0% | 0% | 0% |
创业精神 | 15.2% | 71.2% | 10.6% | 0% | 3% |
人际关系 | 59.1% | 30.3% | 10.6% | 0% | 0% |
心理素质 | 59% | 10.6% | 28.9% | 1.5% | 0% |
参加活动情况 | 50.3% | 39.1% | 10.6% | 0% | 0% |
总评 | 22.7% | 77.3% | 0% | 0% | 0% |
2、毕业生满意度
学院采用电话回访、问卷调查、实地回访、QQ、微信等方式保持与毕业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就业现状、对学院发展的意见建议。毕业生对学院的总体教学工作评价较高,绝大部分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工作的对口度较高,9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学院教师的教书育人、学生的学习秩序和自我管理为优良;近90%的毕业生认为本专业的师资队伍状况、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教学管理制度为优良;8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学院网络专业教学实验实训设备、图书资料、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为一般水平,也有个别学生认为学院在图书资料、综合能力培养和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较差。
第四章 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设置
学院根据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调查反馈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抓手,为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服务。
学院紧跟区域产业发展步伐,主动与区域产业发展融合、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衔接,随着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建设,逐步增加了“汽车电子技术”、“焊接技术与自动化”、“食品营养与检测、”“信息安全技术、”“学前教育”等专业。专业数量2008年42个,到 2015 年专业总数达 57 个。学院还围绕淮北市产业转移承接与结构优化调整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课程,优化专业结构,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目前,学院已拥有服装设计、建筑工程技术、会计电算化、连锁经营管理、汽车电子技术、 财务管理、电子商务7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服装设计和机电一体化技术 2 个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
二、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强化实践训练环节
学院注重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完善了专业实习实训制度、安全操作规范、考核细则、评价体系,改建了现有的实验实训室,扩充了实验实训室的功能,部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了“校中厂”、“厂中校”形式和实训基地生产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会计电算化、服装设计、建筑工程、空乘高铁、食品、护理等专业建立了校企对接运行机制,校企共同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充分发挥行业专家的咨询指导作用,依托产业内骨干专家、高管组成专业发展指导委员会,定期邀请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专业课程建设,让行业专家全程参与专业的教学计划制定、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任课教师选择等环节。通过建立可行、完善、保障有力的校企合作制度,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如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凝练专业特色,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依托产业对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使专业与企业真正达到深度合作,使学生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该专业与安徽矿业集团机电装备总公司、淮北矿业集团工程公司等企业合作组成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同时,又与安徽国晶微电子有限公司、淮北祥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与上海英业达集团、芜湖奇瑞汽车制造公司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
三、培养学生“双创”能力,树立开创意识
针对用人单位关于毕业生业务能力、动手能力、创业精神等方面还有待加强的反馈,学院积极实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注重学生能力拓展培养,鼓励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国家和省市各类技能大赛,使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与教学衔接,切实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从2007年国家和省市举办职业技能大赛以来,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成绩优异。近年来共获三等奖以上奖项76项,2015年获奖15项。以创业指导课为抓手,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电子设计大赛”、“创意大赛”、“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暨创业大赛”等科技创新创业品牌活动为契机,营造环境氛围,培育创业意识,培养创业技能。4次获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多次获全省职业组银奖、铜奖。2015年,财经系学生刘安才、王珂、李苗、彭思琪、吴峰创业团队的创业项目“索言箱包”获首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
2011年,我院与淮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共建了“淮北市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填补了我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一项空白。2013年继续拨款建设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模拟实训基地、大学生创业培训中心。近三年,学院成功创业的毕业生40多人,占毕业生总数1.2%,带动就业人数近300人;每年举办SYB创业培训300余人,为毕业生办理创业证60多个。
四、培养就业指导专业化的队伍
学院有系统、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养就业指导专业化的队伍。一方面邀请专家开专题讲座,另一方面选派老师外出参加各类学习培训。目前,学院专职从事就业工作的人员均拥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相近,专长不同,形成支撑互补的就业指导综合体。
五、实施就业招生联动
学院根据就业情况对社会需求不高、学生就业困难的专业,采取缓招、减招、停招”的措施,使招生计划规模与专业办学条件、社会需求相吻合。同时,重视发展国家紧缺、社会需求较为旺盛的学科和专业。
第五章 2016年工作展望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前提下,如何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成为面对新形势、新特点的首要问题。学院将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长效机制,提升就业创业工作服务水平,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2016年,学院将进一步健全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内涵建设,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注重就业创业指导队伍建设,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就业创业指导的专业化与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加大对就业困难、生活困难及未就业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完善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反哺学院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培养出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创业的工作目标。